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4.亲密关系5.利他行为3.影响因素1.情境1.他人存在(旁观者效应)2.环境条件3.时间压力2.助人者的特点6.侵犯行为2.理论解释1.毫无回报的期待下,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4.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1.概述3.规则4.依恋5.爱情6.阶段1.含义1.人与人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2.特点1.在人际交往过程或互动过程中建立2.双方可以实际感受到其存在3.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3.建立与发展1.状态1.从直接接触开始的,交往双方共同心理领域的发现2.阶段1.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3.深度1.自我表露的深度是重要标志4.原则1.真诚、交互、功利、自我价值保护、情境控制、增减4.变化1.分歧、收敛、冷漠、逃避、终止5.实验和测量1.实验1.霍桑实验、照明、福利、群体2.测量1.莫雷诺社会测量实验、参照测量、社会距离、贝尔斯测量2.人际沟通1.含义1.在社会活动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互相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2.结构1.要素1.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背景和障碍2.背景1.心理、物理、社会、文化3.种类1.语词沟通2.非语词沟通1.特点1.广泛、连续、不受环境限制、保密、跨文化沟通、简约2.类型1.目光与表情、身体运动与接触沟通、姿势与装饰3.副语言沟通4.改善方法1.评价自己的沟通情况2.制定沟通改善计划3.提高沟通的准确性4.同理心定向5.运用社会心理效应6.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7.恰当运用自我身体语言3.人际吸引1.概述1.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普遍存在于各种人际交往中2.需要1.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安全感确立的需要、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2.形成途径:印刻、本能、条件作用3.规则1.熟悉效应和邻近效应2.个人特征(才能、外貌)3.相似规则4.互补规则5.协同作用2.特点1.接近性3.对相互交往的预期4.曝光效应1.人际吸引的基础上,当两个人的相互依赖性很大时,会从一般发展到亲密。亲情、友情、爱情1.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2.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3.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2.相互交往1.最初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 人类与生俱来的特征1.斯腾伯格三元理论,激情、亲密、承诺2.约翰.李 情欲之爱、游戏、友情、现实、激情、奉献1.初次吸引-建立友谊-延续强化-凋萎与衰落-结束1.概述2.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助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3.两种形式1.纯粹助人2.报答行为4.特性1.自觉自愿2.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3.不求回报4.自己有所损失1.社会生物学1.适应性,换取物种存在和延续2.社会进化学1.社会规范的一部分1.社会责任规范2.相互性规范3.社会公平规范3.学习1.强化和模仿,儿童会模仿父母或他人的利他行为4.社会交换1.追求最大的收益,付出最小化的代价5.移情与利他主义1.纯粹的利他1.责任分散2.情境的不明确性3.评价恐惧1.天气条件、社区大小、环境中的噪声1.个体很忙1.人格因素2.心情3.内疚感1.做了一件认为是错误的事感到不愉快为了降低不愉快,会选择去帮助他人2.比个人困扰更容易帮助他人1.特定的人格特质1.心情好时,帮助4.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1.面对他人受难时产生的不适感6.性别影响1.男性控制环境的能力较强,卡内基英雄基金会91,有组织的志愿者女性较多5.宗教1.有宗教信仰的人花更多时间帮助他人3.求助者的特点1.是否受他人喜爱1.帮助自己喜爱的人,长相漂亮的更可能获取他人的帮助2.是否值得他人帮助3.性别影响1.男性更容易帮助女性,尤其是漂亮的女性,而不是男性1.概述1.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和利他行为混用2.理论1.社会生物学1.族内适宜性2.弗洛伊德1.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重要作用3.社会学习1.模仿,强化4.认知发展1.儿童智力的发展,获得重要认知技能3.发展1.幼儿期增加,6-12显著增4.训练1.对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训练2.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3.榜样示范4.良好的社会氛围5.亲社会行为与侵犯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1.含义1.侵犯,攻击行为1.伤害行动2.伤害意图3.社会评价(强调负面)社会评价1.亲社会2.反社会3.社会认可2.种类1.方式1.言语2.动作2.动机1.报复性2.工具性3.内涵和外延1.广义2.狭义3.理论解释1.生物学1.本能,自我破坏的冲动2.挫折-侵犯3.社会学习1.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1.班杜拉 习得,联想强化模仿4.影响因素1.个人1.A型人格(爱冒险)2.敌意归因偏差3.性别差异(男人身体攻击,女人言语)2.情境1.高温(冬天治安好,夏天差,温度过高也可能减少)2.酒精和药物3.唤醒水平3.社会1.去个体化2.媒体暴力5.控制与减少1.控制1.社会制约2.较少方法与途径1.建立社会公平2.宣泄3.培养移情能力4.培养成熟个性2.避免去个体化3.提高道德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