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抑郁:≥2核心症状+≥2附加症状 中度抑郁:≥2核心症状+≥3附加症状,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抑郁:≥3核心症状+≥4附加症状,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经前期心境不良障碍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病程持续至少2周) 以情感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总称 核心症状:与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和兴趣丧失 流行病学 疾病负担 仅次为心血管疾病的第二次疾病负担源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 神经生化 心理社会因素 神经电生理 神经影像学 神经内分泌 HPA轴功能异常、CRH水平升高 内隐情绪调节环路(5-HT调节)、奖赏神经环路(DA调节) 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心境低落 兴趣减退 快感缺失 心理症状群 思维迟缓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自杀观念和行为 自责自罪 负性认知模式 认知功能损害 精神病性症状 自知力缺乏 焦虑 躯体症状群 睡眠障碍 早段失眠(入睡困难),最为多见 末端失眠(早醒),最具有特征性 中段失眠(睡眠) 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 进食紊乱 精力下降 性功能障碍 临床分型 抑郁障碍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临床特征 恶劣心境 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 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 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 焦虑与抑郁症状持续几天,但不足2周,分开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 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 评估 病史、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量表 临床治疗有效(respon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减分率至少达50 %、蒙哥马利-艾斯伯格抑郁评分减分率达到50%以上 临床治愈(remission):症状完全消失>2周、HAMD-17≤7分或者MAR DS≤10分、社会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痊愈(recovery):抑郁症状完全缓解时间超过6个月 诊断 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 的精力降低 附加症状:注意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 鉴别诊断 ❗️ 精神分裂症 ❗️ 双相情感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障碍 治疗 原则:全病程治疗(急性期治疗8-12周、巩固期治疗4-9个月、维持期 治疗2-3年)、 个体化合理用药、 量化评估、 联合用药(一般不主张联 合用药)、 建立治疗联盟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种类 新型抗抑郁药物 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 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激越/坐立不安、性功能障碍、偏头痛、紧 张性头痛 SN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治疗共病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痛) 不良反应:同上+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相关的不良反应 NaSS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抑郁药):米氮平 不良反应:口干、镇静、体重增加 NDRI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安非他酮 不良反应:头疼、震颤、惊厥、激越、失眠、胃肠不适、诱发癫痫的 可能 SARIs(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再摄取抑制剂):曲唑酮 褪黑素MT1/MT2受体激动剂和5-HT2C受体拮抗剂:阿戈美拉汀 不良反应:头晕、视物模糊、感觉异常、潜在的肝损害 伏硫西汀 传统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四环类:阿米替林、氯米帕明 不良反应:抗胆碱能、抗组胺能、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中草药 氯胺酮 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 5-HT综合征(serotonin syndrome) 撤药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自杀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supportive psychotherapy) 婚姻家庭治疗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精神动力学治疗(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electricconvulsive therapy)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预后与康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频繁发脾气,一周三次以上,持续一年,在两种情境中存在 发脾气间歇期存在慢性、持续性的易激惹或发怒心境,占大部分时间 ,能被别人观察到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颜面潮红,多汗,心动过速,激越,震颤,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等,病情进展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抽搐 ,酸中毒性横纹肌溶解,继发性蛋白尿,肾衰竭,休克,死亡等 流感样症状,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等